世界盃冠軍也無力:阿根廷為何陷入以物易物、匯率慘跌90%?
老周的MONEY TALK來信
梅西帶領阿根廷國家隊拿下2022卡達世界盃冠軍後,長期以來外界看待梅西「悲劇英雄」的形象,總算宣告終結。不過祖國有一件事情,是梅西怎樣也無能為力挽救的,那就是經濟。
6月15日,阿根廷披索匯率報247.96比1美元。去年11月25日,阿根廷隊奪下雷米金盃後不久,這個數字是164比1美元。2018年6月底,阿根廷以4比3敗給姆巴佩領銜的當屆冠軍法國隊時,這個數字大約是25比1美元。更久遠的2003年,阿根廷披索對美元是2.9比1美元。
阿根廷披索匯率大崩潰 5年幣值對美元慘剩十分之一
換句話說,阿根廷披索幣值竟只剩前屆世界盃時的十分之一,20年前的八十分之一,已經近乎崩潰!
相對之下,新台幣對美元匯率堪稱是絕佳對照組。過去20年來,除了金融海嘯後最嚴峻的6個月以外,新台幣匯率在前總裁彭淮南把關之下,幾乎都在28至32新台幣對1美元之間來回。
2022、2023通膨都接近一倍,以物易物大復興
考量到疫情後通膨暴漲,以及幣值狂貶雙重衝擊,阿根廷人民的購買力縮水必然極為嚴重。而且匯率重貶往往會是一種「自我完成」式的過程,也就是「當大家都認為匯率將繼續貶值,一面倒換美元或購買實物,於是匯率真的被眾人行動影響而狂跌」,導致匯率和經濟進入災難螺旋。路透社報導即指出,2022年阿根廷通膨率達到災難級的94.8%,預估今年更將達到99%。這是什麼概念呢?假設有一個商品,在前年底售價是1萬披索,那麼到去年底,價錢已經漲到19,480披索,到今年底預估更會漲到38,765.2披索,所有物價也都會相應貶值而暴漲,大約如此。
既然阿根廷披索已經與「一張紙」的價值無異,生活益發艱困的當地民眾,乾脆跟隨前人智慧,重新開始以物易物。德國之音就拍攝了在阿根廷越來越興盛的「交換市集」,西班牙文叫做「trueque」;只是令人感慨,鏡頭前的市集越是人潮洶湧,越能感受到他們迫於生計的無奈...。
你我這個世代,普遍沒有感受過兩次石油危機、甚至是世界大戰後期那種惡性通膨「足以燒盡一切」的破壞力,只能從父祖輩口耳相傳的恐懼中揣摩。所以從下面這張圖,各位只能約略想像去海鮮餐廳點到每樣都是「時價」的感受:布宜諾斯艾利斯市區的星巴克,早餐組合於去年9月售價550披索,11月漲到660,12月是740,今年2月已經漲到830披索。不到半年,吃一頓早餐的漲幅已經達到50%。
過去12年每年通膨2位數,總統乾脆不選了
法新社報導,過去12年來阿根廷每年通膨率都達到2位數,近年更是變本加厲。但阿根廷總統費南德茲(Alberto Ángel Fernández),在這時做了非常糟糕的政策表態:他宣稱,阿國政府將要發行面額5,000元、1萬元紙鈔,因為這樣「可以節省紙鈔大量印刷的費用,讓民眾不用帶一大堆鈔票才能買到東西」。面對通膨,任何國家的任何一屆政府初期大概也只能如此鴕鳥式因應(比如1947年至1949年的國民政府),但這種行動只會惡化消費者對通膨的預期,根本連治標都談不上。不過阿根廷此前因為這次經濟危機,已經一連換了3位經濟部長,總統發言如此失當,似乎已經是打算放棄治療了?果不其然,4月時,費南德茲終於宣布放棄競選連任
我很好奇,阿根廷人口數是台灣2倍,領土面積是台灣77倍,而且是世界級糧食出口大國,擁有這樣的條件,到底怎麼走到這個內外交迫的情境?
首圖來源:Wikipedia




